聚焦人文教育学院“侨文化+”育人工作主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文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开展“侨名人精神”赋能优良学风系列活动,活动聚焦侨乡名人梁启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主义精神两大维度,面向全院师生以“学精神”、“促行动”、“展成果”三大主线,融三早活动开展“诵读一次名人经典”、融党团建活动开展“走访一次名人故居”、融专业技能开展“讲述一次名人故事”、融创新创业开展“分享一份学习心得”等陆续开展。
融三早活动齐诵名人经典
以“淬名人之心,铸青年之魂”为主题,人文教育学院全院师生,在知行广场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在领读人的带领下,人教院全体师生齐诵《无负今日》、《少年中国说》,形成一“古”一“今”隔空对话。“今日自强,则明日宏阔;今日努力,则明日可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响彻会场,在梁启超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下,人教学子必将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中坚定信念、勇毅前行。

(国旗下的讲话升旗仪式现场)
融党团活动走访名人故居
为更好的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家教家风,将家风精神融入到舍风、班风、院风、校风建设中,人文教育学院在校外举行走访梁启超纪念馆系列党团建特色活动,让学生“沉浸式”体现梁启超先生“爱国、进取、笃学、敬业”的家教家风。并在校内邀请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宋旭民、副教授李丹开展《梁启超的敬业精神》、《梁启超的爱国家风》等专题讲座,鼓励全院师生“笃学”、“好学”、“乐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也要“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学生参观梁启超纪念馆)

(教授团开展梁启超专题讲座)
融专业技能讲述名人故事
围绕梁启超先生的诗词散文、家书信物、人物故事,结合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传播与策划、音乐教育专业特色,在全院开展讲述“侨乡名人”故事作品征集活动,共收集演讲、演唱、写作、微视频拍摄、绘画等5大形式的作品超过200份。其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22级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临时合唱团团支部,用演唱的方式演绎《少年中国说》,学生们在慷慨激昂的歌声中不仅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对中国青年寄予的厚望,也唱出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图强的鸿鹄浩志!这是继传播与策划专业平台以李少石为原型编演《大义长争》话剧后,人文教育学院依托专业特色打造的又一文化育人品牌。

(人文教育学院临时合唱团)
融创新创业分享学习成果
“学名人精神、促积极行动、展优秀成果”贯穿学院学风建设全过程形成人教院品牌特色“榜样的力量”主线推进。2022年,人文教育学院斩获团队荣誉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级2项,校级6项;师生个人荣誉国家级6人次,省级130多人次。学院借助易班网络平台搭建学业促进工作室平台,线上定期推送“侨名人精神”—“身边的榜样事迹”—“优秀学习成果轮播”,易班平台、公众号总浏览量达10000余次;线下结合学业、竞赛、就业分场次开展“学业帮扶1+1+1+5”、“国奖学子面对面”、“最美学伴计划”、“创新创业茶话会”、“就业先进个人微讲堂”等活动50余场,帮扶200余人形成榜样示范。人文教育学院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已经持续多年荣获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风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据悉,“侨名人精神”赋能优良学风主题系列活动是学院结合梁启超诞辰150周年,进一步聚焦“侨文化+”育人工作主线,顺应学校“政校会园企+侨”办学体系机制要求,具体融入侨名人文化要素的德育探索和尝试。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侨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侨乡精神,奋进向未来;同时也要以侨乡名人为榜样,增强奋斗意识,坚定勇毅前行;更要积极参加“侨文化+”德育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成就青春梦想。
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踔厉奋发、主动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对标学校“12459”思路与“双高建设”要求,努力为学校建设成为大湾区人才培养高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服务华侨华人标杆院校作出新贡献。
(文/杨毅 杨海涛 吴彩云 图/杨毅 审核/吴彩云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