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双百行动”赋能非遗传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邝活发与人教学院学子共话匠心传承

作者:文/伍秀芳 萧丽容 图/谭煦鸿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阅读次数: 日期:2025-04-09 初审: 伍秀芳 萧丽容 复审: 吴彩云 终审: 杨海涛

 2025年4月7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开平市水口镇泮村,在“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基础上开展国家级非遗“泮村灯会”传承研习活动。在非遗传承人邝活发先生的工作坊,师生们通过实物观摩、工艺解析和口述访谈等形式,考察了这一民俗瑰宝。

据邝活发先生介绍,泮村花灯制作恪守古法工艺,每盏灯需历经选材备料、竹篾塑形、彩纸裱糊、金银饰贴等二十余道工序。其标准制式要求严格:全灯由灯芯、灯须、灯头、灯肚、灯脚五部分构成,通体采用竹木框架配以五色纸艺装饰,总重精确控制在35斤左右。在演示灯肚彩绘环节时,邝师傅特别强调:“制作一盏精品花灯需要近200工时,最关键的是保持匠心如初:每个竹节接驳角度、每张饰纸拼贴位置都必须分毫不差。”

邝活发自束发之年便随父研习扎灯绝活,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面对现代化冲击下传统工艺后继乏人的困境,他现场向师生发出传承邀约:“希望青年学子能沉下心来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并作为其就业方向,让这盏文化明灯永续长明。”

近年来,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战略号召,深度挖掘侨乡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精髓,助力“双百行动”在侨乡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日获悉,2025年开年之际,开平市文化馆特向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宋旭民教授致函致谢,高度赞扬其在推动邝活发先生荣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过程中展现的专业能力与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