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新人——人教学子体验非遗技艺中的劳动教育

作者:文/伍秀芳 图/伍秀芳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阅读次数: 日期:2025-04-17 初审: 伍秀芳 复审: 吴彩云 终审: 杨海涛

 4月15日,人文教育学院师生在新会冈州画院里手持初成的茅龙笔,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瑞亨先生指导下完成书法习作。这场以“非遗传承与匠心育人”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程,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就业教育融入传统文化体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刚获评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张瑞亨先生,以自身经历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从五金厂工人到非遗大师,他三十年如一日钻研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将原本濒临失传的72道工序完整复原。“每支笔要经历选草、锤砸、刮青等10个环节,仅选料就要在圭峰山寻访三年以上的白茅。”张瑞亨边示范边讲解,当看到学生因反复刮青而磨红手指时,他鼓励道:“工匠的勋章就刻在掌纹里,这正是劳动创造价值的印记。”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们分组完成从原料处理到成品装饰的全流程操作。一名同学感慨道:“看似简单的捆扎动作,竟需要练习数百次才能达标,这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具象认知。”此外,张瑞亨先生也向学子发出邀请:“非遗行业需要新鲜血液,既能做设计师,也能当工艺师,传统文化振兴就是青年人的新赛道。”

据悉,本次交流活动系人文教育学院《书写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通过将非遗技艺传承纳入专业课程校外实践模块,构建起“传统文化浸润-劳动技能淬炼-职业精神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