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江职新闻网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厚德、尚能、笃学、致用”为校训,秉承“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办学理念,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极力构建“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紧紧围绕市“人才倍增”工程,优质提升,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多方”有机融合,大力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江门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牵头组建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下文简称“职教会”),并在民政部门注册,成为广东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社会团体。职教会由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江门侨乡的中高职院校、工业园区、企业等200多个单位组成。各方以职教会为平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学校为主导,融合地方园区、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等社会各方资源,以“自愿协商、需求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为原则,深入合作,以侨乡优秀文化为纽带,“多方”有机融合,协同育人,构建了“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机制。近年来,学校牵头联合多方合作共建工信部“智能家电-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牵头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共建工信部“激光智能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牵头联合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打造工信部《依托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双向赋能 打造政校园行企+侨命运共同体》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典型案例;牵头联合多方打造“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多方”有机融合,大力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图1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江门市家电产业链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

二、 “校政”紧密对接,大力培育校地合作品牌

学校紧跟政府产业规划,把握产业升级机遇,应产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学校与江门各市(区)的校地办学合作,重点培育了一批校地合作品牌。与台山市政府共建新宁学院,对接台山市“工业立市、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和“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已成功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三个专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校地合作办学经验;与江门市政协共建政协委员学院,搭建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企业家合作互联桥梁,服务江门“侨务强市”战略;与江门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江门市工商联(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联合开展“红色新动能”产业链党建启航行动,汇聚各方力量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市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江门市蓬江区政府共建科创中心,开展技术研究、创新和应用;与江门市工信局举办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培训班,助力江门市“科技引领”“工业振兴”“人才倍增”等工程实施,提升企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与江门市政数局共建“政学研”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政务营商环境和华侨华人服务”高地,服务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与江门市侨务局共建侨情资讯协同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侨务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侨都赋能”。

图2 江门市“红色新动能”产业链党建启航行动启航仪式现场

图3 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凌传茂在启动仪式现场致辞

三、 “校会”深入互动,充分发挥载体资源优势

学校以职教会/行业协会/商会等作为平台载体,借助其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校会共研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改革,共同培养人才。职教会根据产业情况,下设各类分会,如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分会。各分会分别对接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产品开发、新材料等专业群,深化“校-群-会”合作;以职教会为平台,融合职业院校资源,开展中高职协作培养和协同服务,为企业提供多层次人才和技术服务;深化与工匠协会、五邑人才协会、工业互联网联盟、家电协会、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协会、电机工程协会、纺织工程协会、电镀协会、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合作,依据行业标准制订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为行业培养人才;加强与江门市总商会、香港台山商会、香港通济商会、湖南商会、潮商会、华工校友会等社团开展合作,充分发挥职教平台资源优势,推动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拓展和持续深化。近五年通过订单班培养的人数近万人,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江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图4 学校校长带队赴江门市陕西商会调研交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

图5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与江门市陕西商会签约仪式

四、“校园”优势互补,精准服务园区产业发展

学校加强与江门国家高新区、蓬江产业园、新会工业园、鹤山工业城、台山工业新城、开平翠山湖工业区、恩平工业园、珠西新材料产业园、崖门电镀基地等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合作等合作,共建园区分教点、产业学院和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服务,解决园区的人才和技术服务需求。联合有关单位发布《支持“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江门双碳实验室、龙头企业共建6个校企混合重点创新团队,为区域制造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支持;与地方园区企业合作,共建市级以上工程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21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近五年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80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突破2亿元。

图6 学校党委书记带队赴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管委会)调研交流

图7 学校校长带队赴江门市蓬江区产业园(管委会)调研交流

五、“校企”共融共生,真正实现校企命运与共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比如,与华为共建“鲲鹏产业学院”“鸿蒙产业学院”“ICT产业学院”,与中石化共建“朝阳产业学院”,与中国联通共建“联通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海目星共建“高端装备高端装备产业学院”等;推进与企业开展省级产教融合企业建设,与中国移动合作共建“5G+联合创新”实验室,与中国联通共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中心”,校企联合培育2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校企共享人才、共建科研平台、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全方位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合作,取得一批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

图8 校企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学院”

图9 江门市常务副市长郑晓毅一行莅临学校“示范实践基地”调研考察

六、 “校侨”互融互促,助力推动侨都赋能发展

江门是侨乡,号称“中国侨都”,学校积极参与“世界青年大会”等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中国“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服务华侨、侨企;加强“校侨”合作。与市侨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侨情咨询研究院等,为地方提供强有力的侨务智力支撑。加强与侨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形式的人才培养,创建侨企员工培训学院,为侨资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与珠西创谷、侨宇宙等侨资创业平台深化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图10 江门侨资企业员工培训学院揭牌成立现场

图11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潮连同乡会结对合作签约仪式